陳水扁政府早期雖然不斷提到諸如未來一中等等觀念,中國卻一直認為他讓步不夠,不為所動,順帶的連務實往來都緩步不前,但非常奇特而清楚的,2005 年反分裂法制定之後,儘管陳水扁對中國極盡採主動挑戰之能事,兩岸卻反而在軍事上渡過相對平靜無波的歲月,而且,在務實往來反而比起過去更為順暢。由於在扁執政後期,追求的更完整的獨立國際法人地位,和中國在政治上難有交集重疊,更由於陳水扁建議的和平架構的提議等是屬政治議題,北京的立場是一中前提必不可少,因此對陳水扁的提起,中國不為所動,但另一方面,中國自知在陳水扁2005 後的立場,一國兩制等政治終局性安排條件完全不成熟,直到2008 年幾乎不見北京提起。雙方既在政治未有交集,扁的激進路中國又無法控制,扁的烽火外交還全面激怒美國,於是中國採透過國際力量來壓制台灣的策略,甚至試圖讓聯合國根據2758 號決議進一步界定台灣主權的歸屬中國,且向美國提出了共管台灣問題的主張,但美國雖經常應中國的要求而對台施壓,卻從未接受管台海的要求,且否定2758 號決議文的解釋。

在這階段中國戰略進程是政經分離,經濟先行,雙方務實往來進展順利;在政治上則防獨為先,促統擺在未來;並採台灣問題國際化策略。馬英九上台,諸如肯定國共論壇,重提92 共識,在國際上不追求雙重承認,兩岸議題高於外交議題、外交休兵等主張及肯定國共論壇的效力,以及尋求在停戰與國際空間政治上的協商等等,在立場上大幅向中靠攏,中國認為執政的馬團隊政治立場已和中國高度重疊,停戰、台灣國際參與空間等議題已可推上議程,胡錦濤很自然地就搬出反分裂法中規定但凍結未適用的條文,擺在胡六點之中加以回應。

胡六點一開頭就點明「今年(2008)3 月,台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迎來難得歷史機遇」。馬的一中意識型態和對經濟向中國依賴的幻想以及個性上過度的軟弱,讓北京認為時機十分有利,於是在胡六點中,中國把對台戰略進程由反獨優先、統一擺在未來,調整到反獨促統並行;由政經分離、務實交流調整到政經並進,積極促統,"和平統一" "統一"等詞在胡六點中頻頻出現;另一方面,中國更認為馬的立場有一定的搖擺性,如口頭上仍未放棄"一中各表",也還對美軍購,在在都不能讓中國太放心,因此在釋出停戰協議和台灣國際參與空間的同時,必須更明確地在主權立場上框住台灣,於是在過去三年已很少提出的一國兩制,不只在胡六點中加以強調,而且由胡錦濤、吳邦國、李建國、王毅等人密集提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