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檢視前述馬政府上任一年來的中國政策,我們可以看到,由於建立在錯誤的政策基礎上,馬政府一再誇稱的好處、利益,證明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像,實際上,人民未受其利,反受其害。我們認為,當前馬政府冒進的中國政策已經對台灣未來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威脅,必須痛加檢討:


(一) 中國政策必須以台灣為主體,追求全球佈局,徹底揚棄以中國為台灣唯一救星、一切「依賴中國」的路線:略去兩蔣執政,兩岸被框限在冷戰格局下,老死不相往來的時代不談,從國民黨李登輝時期到民進黨八年執政,我們要不客氣地說,台灣的主政者從未如當前政府一樣懶惰與短視,在規劃國家未來發展
時,竟捨棄國家的主體性,只將未來的發展寄望在單一國家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台灣主政者,面對九0年代下,全球化、區域經濟加速整合的世界趨勢,思考的都是以台灣的永續發展為政策規劃前提,投資台灣,進行內部產經社結構的調整與轉型,走的都是改善國家體質、強化國家競爭力,「以台灣為主體」的發展路線。

反觀當前馬政府,執政迄今,除了發消費卷之外,面對百年未遇,如此嚴峻的國際金融危機,馬政府仍然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即使觀光客政策來台破產、大三通政策破產,馬政府依然對中國一往情深,繼續提出要簽訂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彷彿治國只會這一招半式,繼續將中國當救星,寄望中國救台灣。我們認為,馬政府一意傾中、「依賴中國」的中國政策路線已經走不通,政府應該回歸台灣的主體性,擺脫對中國的過度依賴,在金融風暴未過前,一方面強化社會安全網,一方面發展內需展業,以協助民眾度過難關,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針對台灣未來發展,政府也要從全球佈局的角度,多元地規劃台灣的對外經貿,並從台灣自身的產業優勢著手,規劃有潛力產業,投資未來,讓台灣不在全球競爭中落後與缺席。

(二) 提出嚴謹政策評估,設定風險管理機制,規劃配套方案,避免人民承擔政策成本:過去八年來,民進黨政府推動中國政策,從政策擬定到推動落實,皆依循:「建立社會共識→嚴謹的政策評估→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此一決策模式。

 

再以CECA/ECFA 議題為例,數月以來,從總統以下,馬政府口徑一致,義正辭嚴,大陣仗、高規格地,充滿急迫性的用力宣稱簽署該協議勢在必行,但經濟部長尹啟銘卻在社會爭議達數月之後,才在最近公開坦承,「接到指示要推動ECFA 至今,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2009.03.29),再一次凸顯馬政府推動中國政策的倉促、即興,為推動而推動,根本沒有進行任何政策評估。

民進黨政府時期,深知中國政策常出現各種利益衝突,有受益者,也有受害者。所以,政府在決策之前,絕對有必要提出嚴謹的政策評估,扮演整合各方利益的溝通平台,引導不同意見形成共識,建立動態平衡的兩岸風險管理機制,才可能找出受害標的產業與受害者,以給予轉型、救濟的機會。我們認為,當前中國政策已經失衡,政府應該亡羊補牢,即刻就這一年來已實施的中國政策,進行損益評估,提出具體的配套措施,為受害者減輕損失;對即將實施的中國政策,也都應立即進行嚴謹政策評估,與社會對話,否則不宜貿然推動。中國政策更應建
立防衛機制,設定各項政策預警指標,如此,才能避免國內弱勢產業繼續受到傷害,也才能避免人民持續承擔政府失職所造成的政策苦果。

更嚴重的是,由於馬政府的中國政策,迄今只見其弊,未見其利,人民只看到從總統到院長,再到各部會首長,一頭熱的推動各項中國政策,但景氣依然蕭條,失業繼續攀升,受害的產業不斷出現;人民也只看到我們的談判代表,在談判過程中,一讓再讓,不但沒有能力維護台灣利益,甚至講出「依賴中國也不是壞事」,甚且交代不清楚與對岸是否有利益糾葛。凡此種種,都使得當前台灣社會對政府的中國政策充滿不安,對政府維護台灣利益的能力充滿不信任,社會對立的氣氛濃厚且沈重。

 
(三)政策透明化,不容迴避國會監督及剝奪人民最終決定權:

 

現代民主國家,政府的任何決策,都必須攤在陽光之下,接受人民檢驗,遺憾的是,馬政府一年來的中國政策,卻是黑箱作業,僅由少數人決策,不但人民難以窺其堂奧,連理應有權監督的國會,也被排除在外。


不但人民不清楚,國會無法監督,連應該支撐政策評估與執行的文官系統、甚至主事部會的政務官都被排除在中國政策的決策圈外。在國共平台的運作下,當前兩會協商管道已經成了過過場、演演戲的儀式行為,國共兩黨透過密室協商,怎麼談、怎麼喬,台灣到底會付出什麼代價,外人根本無從知悉。

馬政府不受任何監督的決策模式,已經導致決策品質不堪聞問;中國決策機制的黑箱化、小圈圈化、甚至政黨化,更對台灣政府體制的運作造成傷害,也突顯出馬政府一黨獨大下的反民主本質,對台灣民主構成嚴厲的挑戰。

更嚴重的是,由於馬政府的中國政策,迄今只見其弊,未見其利,人民只看到從總統到院長,再到各部會首長,一頭熱的推動各項中國政策,但景氣依然蕭條,失業繼續攀升,受害的產業不斷出現;人民也只看到我們的談判代表,在談判過程中,一讓再讓,不但沒有能力維護台灣利益,甚至講出「依賴中國也不是壞事」,甚且交代不清楚與對岸是否有利益糾葛。凡此種種,都使得當前台灣社會對政府的中國政策充滿不安,對政府維護台灣利益的能力充滿不信任,社會對立
的氣氛濃厚且沈重。

我們認為,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敏感且複雜,馬政府黑箱作業的決策模式正使社會對立的氣氛不斷升高。為了化解人民的不安,我們認為,談判代表應該做到嚴格的利益迴避,不適宜者應即撤換;同時,應該修改現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收回立法院對行政機關的空白授權,讓國會拿回中國政策的監督力量。最後,人民對於涉及主權及國家重大事項,更應有公投的權力。

我們堅持,在中國政策上,政府不容迴避國會監督,總統沒有空白支票,對於中國政策,台灣人民才有最終決定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cfa 的頭像
    ecfa

    ECFA就是要公投

    ec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